共和国日记编委会首页|TAG标签|RSS订阅 注册|登录

乌海:转型中的苦与乐

时间:2014-01-23 17:42:28    来源:共和国日记编委会    点击:
    熟悉乌海的人都知道,乌海市曾以“塞外煤城”、“乌金之海”名闻全国,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的开通和包钢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乌达、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并成立乌海市。
    经历了先有矿后有市”的历程,乌海多年来形成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这格局让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另一番景象:近百公里黄河沿岸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以乌海市为中心包括阿盟乌斯太、鄂尔多斯棋盘井、蒙西工业园区的“小三角”区域也一度被称为“黑三角”。
    经过多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如今的乌海改变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正以加快的脚步向绿色低碳经济迈进,秋末将至,当本刊记者走进乌海千里山工业园,看着工人们在整洁如新的厂房劳动,厂房周边空气清新,绿草如茵,很难想象着是曾经的“黑三角”。
    如今,沿着滚滚不息的黄河和繁忙的包兰铁路,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的交汇处,一座新兴的生态绿洲型工业城市——乌海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走上了一条产业优化升级、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大产业基地的诞生
   作为一座依煤兴市的工业城市,煤的嬗变是乌海市10年来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不再对煤炭的销售大包大揽,煤炭采掘占经济总量80%的乌海市,一下子陷入了有煤卖不出去的困境。
    乌海由此开始最初的探索,但此时由于大环境的需要,还不能进行产业的转移,乌海的选择是把现有的煤炭产业链延伸出去。大概经历了十年的时间,乌海围绕着如何把煤炭产业做精、做大、做强,尝试了一系列方式。
    当时,最现实的思路就是“煤变电”,就地把煤炭用起来。乌海很快建起电厂,结果全市30万的火电机组建成了,发出来的电却送不出去,乌海市发改委主任胡雪峰告诉本刊记者,主要是因为当时乌海和周边的工业经济都不发达,用不了这么多电。
    紧接着就是“电如何消耗“的问题,很快电石、铁合金、焦炭等“吃”电企业被吸引到乌海市。“十五”期间,乌海市各年的GDP增速令众多城市艳羡。“十五”乌海市财政收入比“九五”增长了3倍多。
    高载能行业带来高增长的背后,高污染、高耗能也困扰着这座城市。当时作为资源驱动型的西部地区,乌海市在内的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的交界地区都有类似的特点,高载能企业众多,90年代末,这一类型的产业带延伸至新疆。本世纪初,这里成了一个巨大污染的“黑三角”,国务院有关领导曾连续15次批示整治,国家有关部门持续3年督查督办。
     高压政策之下,再次把乌海市推向了转型的新关口。 很多小型的耗能企业被关停。2005年一季度,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生产总值增速下降了7.6%,财政收入下降66.2%。乌海市经济转型之路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即使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乌海市委、市政府仍坚定提出“化危为机,加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
    乌海按照国家规定的耗能标准、节能标准提高了产业门槛,在产业整合、升级的过程中,乌海市共先后关停淘汰1000多户落后产能,腾出空间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接续产业和新兴能源产业。
     经过调整,十一五期间,乌海市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两个产业基地的发展水平、规模和档次达到一个新高度,某些方面达到全国甚至世界领先水平。乌海市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乌海市煤化工已建成和在建百万吨级焦化企业18个,国家产业政策对煤焦化的门槛是60万吨,而乌海百万吨的焦炉通过五六年的时间进行了改良、用快速的时间完成了焦化产业的提升。焦炭产能达120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基地;同时,氯碱化工方面PVC已形成产能120万吨,加上正在实施的项目,未来两年全市PVC产能将达300万吨左右,成为我国重要的氯碱化工产业基地和PVC下游产品加工聚集地。值得一提的是,工业产品由原煤、焦炭、电石、PVC等初级产品向煤焦油、炭黑、PVC管材、型材、高档填料、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等多元深加工产品延伸。安全生产从本质上得到提升。
    从粗放型的煤炭原始开采,脱胎换骨地形成两大产业板块,乌海的经济转型已然显示出清晰的轮廓。在煤炭资源基本濒临枯竭后,煤焦化和PVC成为乌海经济转型中两大支撑的主体,值得欣喜的是,这一转型的方向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今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乌海要作为国家的焦化、聚氯乙烯生产加工两大产业基地来建设。
    葡萄园里孕育“绿色经济”效益
    乌海,位于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与乌兰布和沙漠交汇处,黄河绕城而过,这座工业城市一度给人留下的是大风、狂沙的印象,如今,正在变成内蒙古西部最大的葡萄生产、集散、加工基地。
    新疆吐鲁番因盛产葡萄而驰名中外。而乌海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产的葡萄不仅口感好,而且糖分高,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二个吐鲁番”。
    这样的自然优势,随着乌海从煤炭一家独大的经济结构中转型而出,越发明显。目前,乌海市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乌海市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自治区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然有效地带动了林沙产业发展。
    为了充分感受葡萄园里的“绿色经济”效益,本刊记者在汉森酒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考察了这家西部大沙漠中的汉森酒庄,临近傍晚时分,这里显得有几分神秘感。
    先行到达的是汉森的葡萄园里,果实累累的汉森有机葡萄种植基地。仿佛沙漠中的绿洲,一排排高1米多点的优质酿酒葡萄,攀援在专业化的桩架上,靠近地面的根部贯穿了先进的以色列滴灌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在葡萄树之间是茂密的沙生植物,葡萄园的四周是高大的防风林。作在常住人口45万的乌海,汉森一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近4300万元,占据了当地90%以上的葡萄酒市场。它从乌海的戈壁上繁茂起来,几乎见证了绿色经济的崛起。
    无疑,汉森这样绿色企业的发展,得益于乌海市政府从政策层面给予了绿色经济给多的支持,以推动其长期的效益。比如凡种葡萄者,一律享受国家退耕还林种苗、粮食、生活补贴,市、区财政年年给予资金扶持,同时享受土地、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决策的制定以及政策的出台,不仅充分调动了当地社会在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甚至北京岱山公司、清华紫光公司不远千里来到乌海投资兴办林业。一大批深具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纷纷承包荒山荒沙造林植绿。
    当然,更重要的是动用大手笔带动生态的大发展。 乌海市政府适时提出用工业化的思路谋划林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重点开展葡萄、梭梭等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最终实现了绿色经济的效益。
    事实上,在乌海,种树不易,保证成活率更不易。2009年以来,凡政府投资的项目,工程监理和项目实施全部实行招投标,即把有实力的企业吸引到林业生态建设中来,不仅降低了造林成本,而且提高了树林绿化的成活率。
    如今,这座城市编就的绿色屏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01年至2010年,全市共完成造林87.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0.66万亩,封山(沙)育林47.24万亩;沙化、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植被覆盖度逐步提高,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等10余种濒危珍稀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和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7.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8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46%,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投入,科技创新促转型
    近年来,乌海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增强。因为要想实现产业转型,要想实现新型工业化,离开科技都无从谈起。
    乌海市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对于科技创新表现突出的个人和企业给予重奖,仅2007年至2009年3年间,乌海市累计投入技术研究和开发资金就达1970万元。2009年,乌海市就拿出400多万元表彰奖励了技术创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
    目前,乌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列为国家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分别与乌海市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建设了天大氯化工中试平台、中国矿大煤基碳高附加值项目中试基地、利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中试基地。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孵化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可以说,乌海的转型通过科技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乌海市千里山工业园区的隆兴佰鸿照明公司LED灯组装生产车间,记者看见基本上使用机械化操作。车间使用的是自己生产的照明灯,不感觉到闷热。因这种灯非常环保,不含红外线和紫外线,通过发光板发光,属于绿色照明。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因为煤化工产生的焦炉煤气以废气的形式排放掉,乌海上空乌烟瘴气。而随着乌海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乌海焦炉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落地,这些焦炉煤气马上成为了一种新能源加以利用。
    该项目已全面开工于2012年8月15日建成投产。同时,该公司还将在乌海配套建设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排放,降低汽车运营成本,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落地,也吸引来了陕汽乌海新能源专用汽车项目。陕汽乌海新能源专用汽车项目一期投资2.3亿元,二期10亿元,这么大的投资在战略上要做考量。陕汽乌海新能源专用汽车有限公司2011年1月28日已经投产。
    有了科技的引导作用,大项目建设很快也成为乌海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区域经济提速升级的强劲动力。2011年,乌海市工业重点项目共计58项。这些项目及其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大项目、非资源型及延伸产业链等调整产业结构项目比重明显上升,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9项,占全部项目的50%;非资源型及延伸产业链等调整产业结构项目40项,占全部项目的69%。项目建设总体进展比较顺利,列入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10项,续建和新建项目各5项,目前,5项新建项目已有4项开工,开工率为80%;预计上半年有9个项目建成投产,下半年有12个项目建成投产。
    “十二五”时期,乌海市有着更加宏伟的目标。根据乌海市发改委提供的资料,乌海市将以乌海经济开发区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为契机,实施科技引导、引进工程,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全面进行科技合作,攻克主导产业延伸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开展与之配套的装备、零配件等的研究制造,并推进其它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技术进步。
    同时还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力量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三位一体的新型产学研结合模式,鼓励企业建立国家和自治区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建成国家级PVC产品检测中心,以乌海化工、君正集团、宜化公司等大型PVC企业研究机构为依托,尽快建成自治区级氯碱化工研发中心;以神华乌海煤焦化集团为依托,建立乌海市煤焦化研发机构。
    如果上述愿景能够如期达成,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期末,乌海则力争成为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努力将研究与实验发展支出(R&D)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5%,争取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建成中试基地2家、形成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0个,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拥有量,专利授权数达到每10万人5项。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并力争实现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创建自治区名牌产品10个,内蒙古著名商标10件。
    如今,经过多年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乌海的工业经济可谓是实现了华丽转身,大步地低碳经济迈进。随着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不论是政府、企业对自主创新都相当重视,正因如此,
近年来,有很多新型产业大项目落户乌海,在经济转型中,乌海终于逐渐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的发展路径。

声明:该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纠错电话:010-87728712

  上一篇:2008年9月27日 中国人首次在茫茫太空留下足迹

  下一篇:1950年3月23日 成立疏浚北京“三海” 工程指导委员会